时间:2025年6月27日
地点: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
核心议题:技术壁垒如何转化为产业竞争力
在中国光谷人工智能创新大会暨 2025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发布活动上,东信时代、美的集团、广汽研究院、李德芯智视觉、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五家机构的核心专家,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护城河构建与中小企业AI落地路径展开深度对话。
自动驾驶落地:技术、法规与伦理的三重博弈
广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学文以自动驾驶为例,揭示技术落地的系统性挑战:“L4级商业化运营的核心在于技术可靠性与社会接受度双重达标。如Waymo通过长期安全验证赢得市场,而Cruise因事故快速退场,印证技术成熟度决定商业存亡。”他强调,主机厂量产需平衡三大要素:
技术迭代:大模型+BEV框架推动城市NDA突破;
法规适配:L3/L4级上路许可需政策配套;
伦理共识:避免社会抵触情绪(如萝卜快跑早期争议)。
美的实践:AI重构制造业效率逻辑
欧洲科学院院士 、美的集团CISO、IEEE Fellow IET Fellow 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刘向阳拆解AI在工业场景的增效逻辑:“中国竞争力源于组织化产业工人+统一大市场,AI将进一步强化此优势,而非单纯依赖成本控制。”
机器狗巡检:替代高温/高危环境人工操作,故障处理效率提升200%;
数字化底座:自然语言交互式AI编程,缩短大数据分析周期;
中国制造优势再定义。
技术护城河构建:数据、模型与硬件的三位一体
李德芯智视觉首席科学家哈亚军提出智能制造企业壁垒构建框架:
数据独特性:积累行业特异性传感数据+工程师经验标注
模型深度优化:满足工业场景鲁棒性/实时性要求
软硬协同:定制化芯片开发能力(如FPGA加速缺陷检测)
技术演进趋势:
从单点优化→跨层次系统优化;
产业链分层(基础模型→企业模型);
安全可靠性成下一竞争维度。
中小企业破局:政策、开源与金融三驾马车
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副总工程师陈俊琰公布关键扶持举措:
支持维度 |
具体措施 |
案例 |
算力补贴 |
地方政府算力券/集群共建 |
武汉江夏区建算力服务池 |
开源生态 |
可信开源联盟+行业数据集建设 |
工信部开源操作指南 |
产融合作 |
大模型企业评级与融资对接 |
上海AI产融合作平台试点 |
圆桌共识:AI落地是复杂系统工程
刘向阳:数字化底座是AI应用地基;
陈学文:平衡可解释性与端到端效率,建立数据闭环工具链;
哈亚军:软硬协同设计决定护城河深度;
陈俊琰:呼吁关注AI治理与伦理框架。
主持人东信时代CPO林跃总结:“智能制造企业需从技术崇拜转向价值创造——将AI深度融入生产链条,方能从‘效率提升’跃迁至‘范式颠覆’。”